Search

车窗外,灯光流淌,朦胧中,我看每一个路人,都像我。

几个星期前,我参加完一个饭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车窗外,灯光流淌,朦胧中,我看每一个路人,都像我。

几个星期前,我参加完一个饭局,走出门,迎面撞上一轮满月。

我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下日子,这天,是我的阴历生日。 默默计算的,还有一个数字,我在这个城市看过的满月数——

我来北京整整十四年了,很快,要搬去上海。

算完月亮,借着酒意,我哭了。 我发现,我甚至不记得,在别的什么地方,有过印象深刻的月圆之夜,北京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,是我的一部分。

1.

我在北京的第一站是人大。

2003年,我来北京读研。

在此之前,我本科毕业,在家乡工作过两年。 北京是我主动选择的结果,是我在嘈杂的办公室,越过如山的文案,从窗户往外望,最向往的远方。

非典前面试,秋天入学。

入学第二天就是中秋节,我所在的清史研究所甚至给新生们发了月饼,短暂的联欢后,我和同学们拎着月饼,在校园闲逛——

教学楼满壁的爬山虎、图书馆前旖旎的樱花树、操场上年轻的荷尔蒙......

它们雀跃、新鲜。

我们在体育馆附近,找到一块大石头,表面平滑,接地处有苔痕,毛茸茸。

把月饼放在膝上,人坐在石头上,看又大又圆的月亮;远处有吉他声,不知是哪位男孩弹给哪位女孩听。

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月圆,我和最好的朋友也躺在这石头上。

我们从黄昏聊到夜深,看天从湖蓝变成墨蓝。

后来,酒意渐浓,不知不觉,睡着了。 醒来,天像丝绒般可亲,星星压迫面孔,四周虫鸣,裙角被露水打湿,裸露在外的皮肤有些凉。

那真是美好的回忆。

2.

两年后,男朋友说服我,一定要买北五环的房子,花了很多口舌。

他从性价比到面积到我们能承受的经济压力,摆事实、讲道理。

可我觉得路远,交通不便, 各种打岔。

直至他使出杀手锏——

「阳台有二十平米噢,我们可以做成玻璃房,在玻璃房里看月亮。」

他神往的样子,让我妥协。

我们就在这房子结了婚,它成为我在北京第一个家。

迁入新居的那天,按老公老家的风俗,我拿着一把裹着红布的扫把,像一个神气活现的女巫进了门。

清理、整顿、添置,让家变得像家。

我们真的做了玻璃房,买了烤架,请同事、朋友来家里暖房。

炭燻黑了脸,但自己亲手穿的肉串、鸡翅、鱿鱼们味道极好。 月亮又大又圆,啤酒瓶靠墙角,摆成一排,酒至半酣,有人站起来,一把抄过立式台灯的架子,跳起了钢管舞。

我的孩子也在那个家出生。

2013年春节,他半岁,在玻璃房看屋外漫天烟花,兴奋得嗷嗷叫。

他会说话时,我教他背诗,「云破月来花弄影」,给他说貂蝉拜月的故事。 一天,我发现他跪在窗户边,双手合十,学貂蝉,对藏在云间的月亮说:「求求你,快出来吧。」

3.

我在北京换过好几份工作,但一直围着朝阳门、安定门、东直门转。

光华路、长安街、东四大街、朝阳门内外大街,是我最熟悉的北京。

我闭着眼,在脑海里,都能排出这几处每一栋著名的建筑,它们每一次改头换面,我都历历在目。

还记得刚工作时,招待客户。

一桌子,只有我是新人,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搁。 很紧张,怕说错话,喝了酒,就更怕,于是,趁上洗手间的时候,我用手抠喉咙,把酒吐出来,以保持清醒。

那天,在簋街,灯笼红成汪洋。

二月的满月,冷峻,遥远,挂在树梢,我拿手机拍,发现只能拍出一个光点。

在安定门附近上班时,我每天中午都去地坛遛弯。

秋天,是地坛最美的季节,满园银杏,满目金黄,鸽子都分外热情,会跳到你脚边,主动找你喂食。

有一年秋天,一日,通宵加班,我在办公室待到清晨才离开。 路过地坛西门,公园还没开门,金黄的树丫把眼前的天分割成几块,太阳和月亮在交班,月亮浅得像扣子在粉堆上留下的圆印。

4.

我带着酒意,在上一个满月夜,在新一岁的晚上,坐车回家。

车窗外,灯光流淌,朦胧中,我看每一个路人,都像我。

他们行色匆匆,表情各异。

他们背着包,拿着手机,取款、付账、买东西;抬头看天,经过草地,被路边雕像吸引注意;被喷泉弄湿,想拍满月,却只拍成光点;他们吆五喝六,狂欢聚会;他们抱着文件,喊着「让让让让」冲向地铁。

他们中有学生,有孕妇,有人到中年,有在咖啡厅,用肢体语言表示信或不信;有在挥手告别,有在门口迎接,有在谦虚「哪里,哪里」,有在问候「幸会,幸会」。

他们都是我,分裂的,在北京的,不同时态的我,像过客的我。

我原以为我会在这座城市终老,但没想到缘分有始终。 虽然在心里准备了好几个月,真的要离开,我仍满怀愁绪。

都说月是故乡明,可我想,以后有满月夜,我只会想到它。

这城市到处是成长的痕迹,随手拈起一个意象都能串起我的、我们的青春。

十点多了,长安街还在堵。

「北京,你不是我的故乡,离开你,却觉得背井离乡。」

这句话忽然蹦出,像标语横在眼前。 我掏出手机,记在备忘录上,窗外的光点真大,就着它,我写下这首歌,为北京,为每个成年人都有的第二故乡


Tags:

About author
小黄鸭刚开始只是在面子书发发牢骚,没想到写的文章 居然引起许多共鸣,也结识了许多网络朋友。 小黄鸭只是觉得 人生经历里总充满了喜怒哀乐,且行且珍惜,倒不必为了生活琐事烦心。我们没办法阻止好坏事情的发生,却可以改变我们自己面对问题的想法和态度。在关键时刻把负能量转为正能量,就能把这股能量化为动力,让我们更有动力去面对挑战 迎接新的开始 开拓新的生活方式。小黄鸭以图文的方式诉说自己或身边亲朋好友的生活经历,也分享从阅读中得来的正能量。心情不好时,来本站看看。希望小黄鸭的朋友们可以从文字当中找到能让自己前进的正能量. 感恩 祝福你们! -小黄鸭-
改变,要在你不得不改变之前去做. 天天看,一年之后回头看,对你这一年的影响,好处会大到自己都吓一大跳!
View all posts